攻城是同盟发展的核心玩法,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资源获取与战略布局。攻城前需完成三项关键准备:部队调整、城池情报收集、装备道具配置。部队需根据城墙高度选择攀爬兵种,或针对水系地形部署水战部队;情报包括守军兵种、建筑布局及城墙防御强度;攻城车、云梯等器械必须提前备齐。心理准备同样重要,需保持冷静应对突发状况,避免因一时挫败放弃作战计划。

攻城阵型选择直接影响战局走向,需分阶段动态调整。攀城墙作战应以弓箭手为核心,配合少量骑兵步兵辅助;攻城门则需集中长枪兵、投石车等高攻城值兵种。阵型布置需根据城门位置灵活变化,若城墙两侧距离较远,可采用分兵包抄策略分散守军火力。器械部队必须与主力部队协同,主力负责清除守军,器械专攻耐久拆除,两者需严格分时操作以避免器械被敌方主力针对。

兵种搭配存在固定增效组合,需遵循克制关系最大化输出。弓兵与步兵组合可实现城墙上下火力覆盖;骑兵搭配投石车能快速突破防线;重装步兵作为前排肉盾需为长枪兵创造输出空间;策士与弩兵组合侧重防御反击。器械兵种适性优先级为S>A>B>C,三星武将若适性达标也可纳入器械队。每支攻城部队需保证兵力与守军持平,否则极易因战损过高提前溃败。
战术执行阶段需把握四个关键节点:优先攻击城墙墙角、城门缝隙等薄弱点;利用器械破坏城防设施效率远超普通攻击;分兵突袭需精确计算守军注意力转移时间;天气系统对火攻、水战有显著影响。武将技能释放时机决定局部战局,如群体增益技能应在接战前施放,控制类技能需针对守军主力。攻城全程需保留30%兵力防备守军反击,通过城墙掩体与防御塔构建临时防线。

同盟协作是攻城的底层逻辑,需建立标准化流程。铺路阶段需提前24小时规划行军路线,避免15点体力损耗;营帐建设需达到三级以上以确保重伤部队快速恢复。攻城指令必须通过邮件统一发布,明确主力与器械部队出击时序。压秒操作要求各部队抵达时间误差不超过1秒,防止器械被藏兵战术针对。城池归属判定以最后一击为准,需提前与友盟协商分配方案。
耐久拆除阶段存在隐藏机制,守军每小时恢复一次,但耐久度仅缓慢回复。器械部队每5分钟攻击一轮,需在守军恢复前完成耐久清零。若预计无法按时攻破,应提前5分钟撤退避免无谓损耗。攻城成功后立即释放周边占领地块,并安排成员驻防防止敌对势力反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