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甲系统的加点策略直接影响舰船的生存能力和战场表现。装甲加点的核心思路是结合舰船定位、舰队需求以及对抗环境,合理分配技术值以提高实战效能。装甲强化通常包括护甲、结构值、能量抗性、闪避率等属性,不同舰船类型需采用差异化方案。前排肉盾型舰船应优先提升护甲和能量抗性,而中后排输出舰则需适当补充闪避或减命中属性以增强生存能力。
对于防御型舰船,如ST59或奇美拉级,装甲系统的加点应以最大化减伤效果为目标。护甲强化能有效抵御物理伤害,而能量抗性则针对能量武器提供额外防护。结构值提升虽然收益较低,但对于高血量舰船仍有一定价值。闪避率加成适用于机动性较高的舰船,可显著降低被导弹和鱼雷命中的概率。需注意,装甲系统的策略技能如机动规避能在濒危时提供短暂高额闪避,适合高风险作战环境。
输出型舰船的装甲加点需平衡生存与火力。例如巡洋舰和驱逐舰通常选择焊接工艺强化增加结构值,或装甲淬火处理提高基础物抗。部分舰船还可通过隐身涂层增强对特定武器的闪避能力。策略上,若舰船站位靠前,可优先点出减命中属性以降低敌方火力密度;若为后排输出,则侧重能量抗性以应对狙击型武器的威胁。
辅助舰与工程船的装甲加点需兼顾功能性与生存。奶船如卫士支援型可放弃防御策略技能,转而强化基础护甲和闪避率。工程舰则优先保证仓储与动力系统,仅在技术值充裕时补充装甲属性。特殊舰船如云海级轻型登陆舰,其装甲加点需配合攻城需求,通常选择物理抗性提升以抵御固定防御设施的伤害。